博物馆文创被指抄袭,一场关于创意与版权的争议

admin 百科 2024-09-01 29 0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博物馆文创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随着文创产品的日益丰富,关于抄袭与原创的争议也时有发生,一起关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历博”)文创产品被指抄袭的事件,再次将公众的视线聚焦到了博物馆文创的版权问题上。

博物馆文创被指抄袭:创意与版权的边界何在?

事件背景

山西省一家名为“雁鱼文化”的文创公司公开举报,称陕历博售卖的雁鱼铜灯金属书签涉嫌抄袭其公司早先推出的西汉彩绘雁鱼灯徽章,这一指控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双方各执一词,争议不断。

据“雁鱼文化”负责人白某介绍,其公司产品的创作原型是出土于山西朔州的西汉彩绘雁鱼青铜釭灯,而非陕历博的藏品,白某表示,早在今年8月初,他就发现陕历博售卖的雁鱼铜灯金属书签与自家产品高度相似,随即向博物馆方面反映,但一直未得到回应,无奈之下,白某选择在网上发布视频,希望通过公众舆论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而陕历博方面则回应称,该文创作品是根据博物馆馆藏的雁鱼铜灯创作的,并坚称自己才是被抄袭的一方,双方各执一词,使得这场争议更加扑朔迷离。

博物馆文创被指抄袭,一场关于创意与版权的争议

版权争议的核心

在这场争议中,版权问题无疑是核心所在,对于文物及其衍生品的版权归属,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著作权的保护期为作者死亡后50年,而古代文物和古建筑早已进入公共领域,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无论是商用还是非商用,都无需权利人或相关主体授权其使用。

这并不意味着基于文物的“二创”作品就不受法律保护,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无论其是否基于已有作品进行创作,都可以获得著作权保护,如果“雁鱼文化”的徽章和陕历博的书签在细节上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些差异能够构成独创性表达,那么两者都有可能获得著作权保护。

文创产品的同质化与创新

除了版权问题外,这场争议还暴露出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陕西文创产业在创意上还存在不足,很多文创产品基本上都是钥匙扣、书签、笔筒等小物件,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这种同质化现象不仅导致文创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也限制了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张燕指出,文创产品的创新必须在历史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融入新元素和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的文创产品,从而避免被质疑抄袭和剽窃,她认为,无论是山西还是陕西的文物,全国各地的文创公司都可以对其进行孵化,但关键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创的未来发展

对于博物馆文创产业来说,这场争议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坚守创意和版权的底线,博物馆作为文物的保管单位和收藏单位,有责任和义务推动文创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博物馆应该加强与文创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文创产品,通过引入外部创意资源,提升文创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博物馆应该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确保文创产品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这不仅可以维护博物馆和文创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创作热情和创新动力。

博物馆还应该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文创产品和版权保护的认识,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普及文创产品的相关知识和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文化价值观。

博物馆文创被指抄袭的事件虽然令人遗憾,但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博物馆文创产业应该坚持创意和版权的双重原则,不断推动文创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具有独特性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